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2013-11-10 08:51| 发布者: 今日宝应网| 查看: 1291| 评论: 0|来自: 今日宝应网

自成一家咏新篇

——序刘世昌《花木情深》诗文集

 

                                                  □ 卢星堂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这是南宋徐元杰《湖上》诗句。大自然的美好,是人类文明发展生生不息的基础,人类和动植物共享着大自然,徐元杰的诗就是展现了这样的画面。刘世昌从小就喜欢上了这个课题,爱好诗画,爱好研究动植物与自然环境,长期坚持诗画创作,以苦为乐,终于成就了他,结出了丰硕成果。

刘世昌人生道路并不平坦,1967年高中毕业品学兼优,但很不逢时,遇上了文革十年浩劫,无大学可考。1968年就下乡插队,当了八年农民。直到1975年招工到宝应县卫生局创办合作医疗,在为农民健康事业上又奔波了15年,但他对诗文研究始终没有放弃。1987年在电大党政班学习毕业时,他写了一篇与众不同的长达万言的毕业论文,题为《论“岁寒三友”与“四君子”》,探讨了历史起源与民族精神,被评为省优论文,后发表于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杂志和《扬州政协》。这篇论文言前人所未言,首次全面系统地考证研究了这一课题,它既是一篇花卉论文,又是一篇美术论文,更是一篇文史论文,融科学、文化、历史于一体,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实属难能可贵。这是他对花木文化与大自然关系密切、泛涉相关历史研究认识的初露。

鉴于他的成果,1991年宝应县成立文联,调他任秘书长,并有机会派送江苏省国画院深造,就这样,诗画研究有了新起点。宝应县是国家农业部颁布的著名的“中国荷藕之乡”,五湖四荡百里荷香,其荷藕产量和加工出口量均为全国之冠。根据宝应盛产荷藕这一特点,他又开始以荷文化为主的研究,1992年编写出版了20万字的《中国荷文化》一书,在上海“全国第七届荷花展览”上交流。中华诗词学会会刊主编晨崧先生赠诗曰:“轻吟重唱醉荷花,玉洁凌波濯万家,二十四番春信后,泛舟争向世昌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称“此书为我国第一本系统研究荷花历史文化现象的专著”。许多名人专家还向他回赠了他们自己的著作,如我国原驻阿尔巴尼亚大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范承祚赠他《万里千诗》集,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乐玉成赠他《博客俄罗斯》,《大自然》杂志主编唐锡阳赠他《环球绿色行》上下集,并题词“物我同舟,天人共泰,尊重历史,还我自然,刘世昌君留念”。这些都是对他前期所做的在学术上给予了肯定,同时又大大激励了他更深入的诗画大自然的研究。世昌热爱自已的家乡宝应,多年来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扬州日报》等多种报刊杂志上宣传和歌颂自己的家乡,在本书中他还撰写了《中国荷藕之乡——江苏宝应》一文,向人们详细介绍了宝应丰富的荷藕文化和美丽的水乡风光。

 1993年,他调任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兼县文联副主席。1996年创作了《花与美人》七律20首,连载于《中国花木盆景》杂志,并收录于《八宝亭诗抄》,后又被收入作家出版社《当代吟坛百家杰作选》,被授予“当代吟坛百家名人”荣誉称号,这使他的这一课题研究一发不可收拾。最近他又创作了“黄帝植柏”七律诗一首,同时创作了《黄帝植柏图》,发表于“中国文艺家”杂志社主编的《新中国60年文艺家》画集,并又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仔细搜寻出珍爱花木植树造林的名人,又选写了《护林使者》七律30首。世昌的诗画创作总是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围绕“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这个主题,结集成册为《花木情深》,今天这一题材独特的诗文集终于诞生了。可以说这本书是他继《中国荷文化》以后,研究弘扬中国花卉文化的又一精品力作,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文史功底与花木情怀,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为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保护而呼唤的一颗赤子之心。如今肯坐冷板凳钻研学问的人实在不多,所以我对世昌的创作十分赞赏。最后我想用闻一多先生的诗句来结束我的不象序的文章吧: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2010年立冬日,

从太行山归来于南京和风堂

 

 

 

(作者: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首任山水画艺委会主任。)

执着为文树楷模

——序刘世昌《花木情深》诗文集

                                                  □何开文

 

一、世昌其人

世昌的才气自然纯粹,是心灵的流露、生命的延伸,又是力量与美的体现,从他的人生历程和从文轨迹,便可略知一二。

 

好友刘世昌是宝应县文联的老主席,又是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的老主任,扬州电视台称他是宝应文史专家,《扬州日报》称他是中国荷文化专家。他一生为文,勤奋创作,刻苦钻研,为文学青年做出了样子,堪称为宝应文学界的楷模。

世昌字野鹤,号荷乡钓徒,系江苏宝应人。1948年他出生于宝应县水镇(现为范水镇),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当过农民,做过拖拉机手、米厂机工、工业办会计、照相馆摄影师、电影队队长,还画过油画。他既是一位作家,又是诗人、画家和文史专家。

1975年世昌被招工到宝应县卫生局之后,长期从事创办农村合作医疗、村卫生室和乡镇预防保健所的工作。他十多年如一日,不辞劳苦,足迹踏遍了当时的30个乡镇429个村。1981他撰写的《关于下舍公社合作医疗情况的调查报告》被作为扬州市卫生局94号文件转发各县。1987年底任防保股长。最为世昌引以自豪的是,19909月他应邀赴北戴河出席卫生部召开的“中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研讨会”,论文《以村卫生室建设为基础,以合作医疗制度为主导》作大会交流,呼吁农村体制改革不能取消合作医疗,引起与会者的共鸣,并受到部领导的重视,从而促成江苏省及全国新型合作医疗的诞生。

世昌撰写的有5000字之多的论文《论优生优育保偿系列服务》在卫生部主办的《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1991年第2期上发表,该项目荣获扬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其经验向全国推广。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卫生部门据此还专门邀请他参加防保会议。他出席了黄山“华东地区防保工作研讨会”和南宁“全国第六届预防保健工作会议”。与此同时,该篇论文还被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西南分院授予“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特等奖金杯,之后又被收入《华夏论坛》、《跨世纪战略文献丛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论文集》。

世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人忠厚爽直,工作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多才多艺。无论是为人还是为事,在机关里的口碑极高,可以说是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总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20105月还被宝应县委宣传部、县文联授予“艺术之星”称号。

 

二、世昌其文

世昌写出一手的好文章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仅是宝应知名的诗人、作家,而且还是有名的文史专家。

 

世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文章。每次读他的文章和专集,总感觉他的文风就如同他为人厚道一样的朴实无华,谈古论今,通晓天文地理。

世昌为弘扬宝应历史、保存地方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纪念宝应县定名1230周年,他于1993年出版了28万字的文史专集《运河明珠宝应》,不仅成为人们了解宝应的工具书,而且被列为江苏省文史资料第70辑转发各县,并报送全国政协存档。此后他仍不断挖掘宝应历史,发表考证文章百余篇,如1995223日《人民日报》文艺版头条发表了他的论文《宝应,蒲松龄的第二故乡》。他还参与编写市、县文史资料十余本,编印诗集如《华克之诗选》、《范承祚的乡情诗》、《历代文人咏宝应》等。还发表了《论“岁寒三友”与“四君子”的历史起源与民族精神》、《唐开元之治是中国封建发展史的最高峰》、《文武交辉说赤壁》、《虚实相生话蓬莱》、《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等多篇专题历史论文。1993年获“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荣誉状”。1994年他的《孙中山、郭沫若和中日友谊莲》一文又荣获“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优秀成果奖”。

世昌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仍笔耕不辍,积极响应国务院“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收集、整理、编写、出版了26万字的宝应民歌、民谚、民间故事集《宝应采风》一书(俗称“三民集成”),为宝应保存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民间文学财富。可以说,此举功在当代、利及后人。该书成为2006年度中国·宝应荷藕节政府礼品书,荣获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授予的“首届宝应文学奖”,被载于文化部2006年度《中国文艺年志》“大家风范”栏目,并荣获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百花文学奖”。他还撰写了《里下河史前文化和宝应先民》、《秦东阳县考》两篇万言文稿填补了宝应汉代以前的历史空白;为《扬州水利史话》撰写了《邗沟十三变而运河成》、《1991宝应抗洪纪实》等等。他又考证绘制出明清时期的“天下第一名山”宝应泰山殿复原图,为县政府日后重建提供了形象资料。值得一提的是,世昌协助县文化部门编写申报的“蜜饯捶藕”和“鹅毛雪片”(宝应藕粉),两项皆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宝应申遗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也是因世昌的文采出众, 1991年他被调入县文联工作,任专职秘书长。文联专职秘书长一职,专与全县文人打交道,在做好联络、统筹、服务工作的同时,世昌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潜心钻研文学创作。期间,他编写出版了《中国荷文化》专著,《扬州日报》曾作专题介绍。武汉《长江日报》马昌松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杨秀兰主任、杭州师范学院林正秋教授、扬州市建委周武忠主任等许多专家学者均给予好评。1993年他被调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并兼县文联副主席,在宝应文艺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时期,他得到过宝应籍或与宝应有关的老一辈文艺家如胡石言、陶玉玲、范承祚、俞秋水、胡继高、刘夜烽、李亚如、王石桥、王沂泉、鲍传韬、赵文澜、陈立平等人的关怀和指导,同时他的文艺创作又影响了宝应新一代文化人。

2008年,世昌的七律诗词作品《怀念周总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举办的“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诗词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入编诗集;另有诗词作品入编《中国文艺三十年》、《名家档案》等,被《文苑》杂志社选为“当代杰出艺术家”,《人物周报》对他作了专题介绍。

2009年,世昌的诗词作品入编多种庆祝国庆60周年的献礼书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主编的《中华爱国文典》、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主编的《和谐礼赞》。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变迁的长诗《结婚进行曲》入编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阅读30年》,又被收入《2009中国作家创作年会获奖作品集》,荣获中国作协一等奖。国画和传略被载入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中国文艺家杂志社主编的《新中国60年文艺家》、中国民族文艺家协会主编的《共和国60年功勋文艺家》。

2010年,世昌的诗词作品入编《全华诗》、《中华诗词家名典》、《中国国粹范例诗经》等。中华诗词家联谊会和《诗词之友》杂志社授予他“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诗词名家”称号。《艺术望》杂志社授予他“世博年度先进艺术人物”。同时入编中国国学研究会主编的《中国文艺界名人库》、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联合主编的大型党建书籍《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实践者卷”。

近几年来,世昌还多次为市、县电视台地方文史片作解说,并编写了宝应县质监局《荷之舞》、县建设局《宝应建设巨变》、县商贸局《中国水鲜美食之乡江苏宝应》画册中的文字内容,分别成为200420092010年度“中国·宝应荷藕节”县政府礼品书。

 

三、世昌其画

世昌的才气在宝应也是小有名气。在从文的同时,他还潜心钻研国画艺术,不少作品在相关书报刊上发表并荣获大奖。

 

世昌退休后隐居于醉墨轩,以诗言志,以文会友,以书养气,以画娱情,潜心钻研中国诗书画艺术,作品不断被国家级部门所采用,并被聘为宝应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名誉会长、日本东京中国书画院院士。

世昌自幼爱画,小学时期曾随胡蕉轩先生(民国年间江淮大画家陈务人的大徒弟)学画花鸟;中学时期曾随蒋主强老师(钱松岩的学生,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学习素描、水彩和人物画;于19911992年于江苏省国画院学习结业,受教于我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卢星堂(傅抱石的大徒弟)大师门下。文革初期,他曾奔走于县内外有关单位专事绘制油画毛主席像。

世昌以多产、多展而著称。他的国画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画展,曾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国画作品《百里荷香誉中华》入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美协联办的“描绘新农村全国美术作品巡展”,与《水墨袋鼠》同被收入文化部《中国艺术大家》画册;《雄风永在、浩气长存》参加了中国将军诗书画院、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和荣宝斋合办的“纪念抗美援朝六十周年书画展”,并入编画册。

世昌还以多奖而著称。他的国画作品《嫦娥奔月》荣获国际“首届人类贡献奖美术金奖”;《时代人物》杂志社授予他“2007年度中国时代人物”水晶奖杯;2008年国画作品入编《当代美术三十年》,被评为“共和国改革创新人物”、“奥运书画风云人物”、“国学名人”。2009年入编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主编的《新中国书画60年》。2010年他老师卢星堂又同被载入文化部《当代百家画谱》。2011年他的国画作品又被中国国学研究会载入《辛亥百年中国艺术选集》。

世昌的国画作品在国内名气越来越大,被人民画报社、江苏省美术馆、周恩来故居、宋庆龄基金会、曲阜孔庙等多家单位收藏;国画作品和传略载于人民画报社主编的《中国巨变》、中国文联主编的《中国文艺家》、香港《20世纪中华画苑掇英》、《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国民族艺术年鉴》、《魅力华夏》、《一代大师》、《现代中日书画通鉴》等画册,同时他还获得国家文化部第七届文学艺术创作“文华奖”。今年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还把世昌的事迹载入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书籍《中国领导管理艺术文库》“党建楷模”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今天世昌又推出了这本专题花木诗文集《花木情深》,虽篇幅不多,但质量上乘。诗集宣传了中华民族的绿化传统,其题材之独特前所未有,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和现实意义,而且所写多为中国历史名人,全方位地张扬了一个诗人大写的灵魂。从诗集中不难看出,世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已经退休,却仍怀着一颗热爱大自然的童心,对未来充满了诗意和梦想。他对诗歌的写作实践,无疑给了自己的创作才能作出了较好的诠释。也正是因为有对艺术的梦想和执著追求,因此他的创作之路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我认为,生活在这个繁花似锦的时代,能与艺术为伍为伴,世昌是幸运的,而他的这种挚着精神也是追求艺术的人所应效仿的。

            20111月于江苏宝应可人书屋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宝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宝应县文联主席)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