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宝应县名考

2013-1-9 12:26| 发布者: 今日宝应网| 查看: 610| 评论: 0|原作者: 何开文|来自: 今日宝应网

宝应县名考

□ 何开文

宝应,一个十分美好的县名。她是怎么来的?不但生于斯长于斯的宝应人都想弄清底细,每个热爱宝应、向往宝应和对宝应感兴趣的朋友也饶有兴趣。《书经·禹贡》说:“淮、海惟扬州。”《周礼·职方》说:“东南曰扬州。”《尔雅·释地》又说:“江南曰扬州。以上三说中的“淮”指淮水,“海”指今东海;“江”指长江。“扬州”作为古“九洲”之一,指的是徐州东南一片很大的区域。而今扬州市仅是其中的一块土地。所幸今扬州市在古“扬州”之中,我们宝应县在今扬州市之内。

    “县”是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的地方政权组织。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又增加到四十多郡,郡下设县。清代经学家邑人刘宝楠在《宝应图经》中说:“宝应周为吴地,吴亡属越,越亡属楚,楚为秦并。自秦以下,行政建置分而并,并而省。历经变革,至隋始统一为安宜县。”安宜县的境域是:西境属东阳县,东境为射阳县,中部为平安县,西北境为石鳖县。关于安宜县,刘宝楠还说:“隋开皇初,废郡为安宜县,治平安故城。疆域即今宝应四境。隋末,安宜县城被杜伏威屠毁。唐初,安宜县治迁白田,即今宝应城。唐武德四年(621年),于安宜置沧州,领安宜一县……唐肃宗上元三年(762年),改安宜为宝应,属楚州。

明万历《宝应县志》载:“宝应以唐上元三年(762年)获定国宝,更安宜县为宝应县。”道明宝应县名的由来。起因是这样的:唐肃宗年间,安史之乱后期,民不聊生。肃宗李亨身染沉疴,生命垂危。上元二年(761)四月的一天,肃宗卧在病床上召见各位大臣及各州刺史。肃宗说:“众爱卿,当今正值平息安史之乱之际,国难当头,朕很想听听各位的治国良策。”众大臣上奏道:“严惩参与安史之乱的叛臣。”“急需减轻百姓的负担。”

 “楚州安宜县有个尼姑真如夜得八宝,可否献与皇上?”楚州刺史崔铣向皇帝禀报道。肃宗问:“何为八宝?崔爱卿可一一道来。”

真如在中原战争时期,到楚州安宜避乱修身。真如目睹安史之乱给民众带来的灾难,心里很是着急。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缘故,那天深夜,真如做了一个有生以来的美梦。在那个梦里,她被玉帝召见进了天宫。“玉帝召见凡尘出家人真如不知何故?”真如跪拜在玉帝座下小心地问道。“现如今,下界丧乱已久,杀戮盈野,腥秽之气直冲云天,须用神宝,方镇邪逆。我早有所闻,你很是关心国事,替民众着想,故今特召见你办一件事。”玉帝边说边从太监手中接过一只金碧辉煌的宝盒子道:“今赐‘八宝’,托你转交给下界皇帝,藉以平乱息兵,安抚民众,太平天下。”玉帝取出“八宝”,并一一向真如介绍道:“一宝为如意珠;二宝为红靺鞨;三宝为琅珠;四宝为玉;五宝为玉印;六宝为皇后采桑钩;七、八宝为两柄雷公石斧。此‘八宝’置于日下白气贯天,放于暗室耀如明月。”真如梦醒,果见“八宝”置于囊中,便上报给楚州刺史崔铣唐时,宝应属楚州管辖。崔铣得知此事后,携“八宝”接受皇帝肃宗的召见。

肃宗听完“八宝”的由来,精神为之一振,陡觉自己年轻起来,病也好了许多。当时,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已平息,肃宗李亨得到八宝,验证了自己梦中之景,得宝应瑞乃是吉兆,以为奄奄一息的龙体和残损破败的江山将会有转机,于是他手捧“八宝”盒,不仅从床上坐起身子,而且还将两腿挪下了地。“速传太子李豫见朕。”肃宗向内侍大声喊道。李豫闻诏,跪拜在肃宗面前,说道:“儿臣奉旨叩见父皇。”

“你由楚王入宫为皇太子,今上天又赐宝于楚州,显然是在佐助你呀!今后要奉玉帝之命,携这‘八宝’好生治理国家,平乱安民啊!”肃宗语重心长地说。不久,肃宗病逝,代宗李豫继承皇位。

上元三年(762),唐代宗李豫更年号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献宝之地楚州升为上州,得宝之地安宜易名为宝应(即谓得“宝”之“应”)。至此,宝应遂为望县,九州皆慕,知名度极高。 

    我们热爱家乡,不仅是她有一个美好的名字,而且在这里生活的人民勤劳智慧,运河两岸地肥水美。也正是她的名字十分美好,所以我们应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由此想起初唐诗人王勃在其名篇《滕王阁序》中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县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奉献所有的热情,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瑰丽多姿,让这片曾经获得八宝的土地,捧出更多更好时代的珍宝,应验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美好企盼,奔向那灿烂辉煌的明天!

 

1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