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党和政府,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我的病得到了控制,为我减轻了负担。”近日,安宜镇渔业村村民何广根住院后领到了医疗补偿款,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据了解,何广根患有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在苏北人民医院先后花费了大几万元,每月光一瓶进口药就要花费一万多元。而之前他的病用药不在新农合报销范围内,今年起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被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一年可报销9瓶进口药,报销比例达到70%,对新农合这一惠民政策,何广根激动地说:“这可解了我的后顾之忧。” 据县合管办主任童光祖介绍,今年我县在实施儿童白血病等8种重大疾病保障的基础上,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将肺癌、食管癌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等12种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参合农民的医疗保障力度明显增加,受益面和受益度明显提升,推进了农村重大疾病保障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已补偿503人次,补偿资金149.32万元。同时我县还合理调整方案,将年最高补偿限额由去年的15万元提高至16万元,县外地点联网结算医院报销比例提高至50%,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就医负担,让参合农民得到最大实惠。 “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才往医院送”。这是过去农民得病后的真实写照。新农合制度的建立,让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看病报销服务。为落实好这一惠民政策,一方面,县合管办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充分赋予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利用定点医疗机构优质、优惠服务的诊治平台,把更多的便利让给参合病人,增加新农合工作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参合积极性。另一方面,按照“应保尽保”要求,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布置,并充分利用冬训、人代会、民工春节返乡等有利时机,全力以赴做好筹资工作,确保每个农民都能参加新农合。 县卫生局副局长唐学成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至今,我县的新农合工作由尝试探索到趋于规范,筹资水平和保障能力逐年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和对这一惠民政策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他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数据,2013年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共662337人,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今年1至6月份,参合农民受益1359139人次,受益率达204.12%。补偿资金8428.25万元,其中住院结报补偿25062人次,补偿资金达6849.27万元,人均住院补偿由2332元提高到2732元,万元以上补偿801人。门诊结报补偿1334077人次,补偿资金达1578.98万元。农村居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随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县合管办着力在“便民”二字上下功夫,在全县233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住院和门诊网上即看即报,并与医疗救助实行同平台结算。在与省新农合平台联网基础上,年初又与9家省级定点医院签订异地转诊结算协议,努力为参合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采访中,童光祖还告诉记者,从今年起,县卫生局和宝应农行将逐步免费为参合农民发放符合卫生部统一规范的农村居民健康卡,也就是新农合“一卡通”,这张卡不仅具有农行普通借记卡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小额贷款申请以及各类行政事业费用的代收代付功能,还可实现参合农民缴费自动扣划、就医结算实时结报、诊疗信息查询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广洋湖、鲁垛、小官庄3个试点镇的身份信息采集已经完成并报省卫生厅和省公安厅审核,不用多久,广大农民就能充分享受到新农合“高效、便捷、快速、安全”的医疗就诊服务。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做好重大疾病保障工作;使民心工程更加深入民心,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这一惠民工程的温暖。”唐学成说。
|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