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发区国际学校:办学三年 办成一流

2013-6-20 08:58| 发布者: 今日宝应网| 查看: 704| 评论: 0|来自: 今日宝应网

  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2010年办学以来,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素养的现代公民”的办学目标,打造“优雅学校、儒雅教师、文雅学生、高雅家庭”,学校在前进中不断谋求新跨越,在发展中不断追求新创新,优异的阶段办学实绩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做法:志坚行苦,求索不止

坚持德育为首,创新途径,丰富内涵,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学以来,该校开展多种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德育大课堂。
  一是以学子修身行动为方向,升华学生道德情感。根据德育工作总体安排,该校启动国际学子修身计划,通过重点抓好雅行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和赏识教育,强化小学生“十好习惯”的训练与养成,让广大学生讲礼仪、会感恩、讲诚信、有仁爱、敢担当、善合作、有学识。在修身行动引领下,成为举止文雅、言谈儒雅、志趣高雅、气质优雅的高素质现代小公民。
  二是以特色活动开展为突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该校着力打造精品,提升品位,积极构建“博雅”校园文化。通过军事化的常规训练、拔河比赛磨练意志品质;通过“三球”比赛、广播操比赛、跑操比赛增强团队观念;通过演讲比赛、大合唱比赛歌唱美好童年;通过美文诵读、征文比赛升华审美情操;通过向灾区捐款、钓鱼岛等时政热点讨论等增强民族责任感;通过韩国文化交流、欢庆圣诞、国际语言村的举办,拓宽国际视野。特别是“周末大舞台”活动的蓬勃开展,全面展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了学生执意追求、不断攀登的热情。
  三是以家校社会配合为合力,提高教育立体化实效。该校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抓好家长学校的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扎实开展“万名教师进家庭”和“万名家长进校园”活动。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结合的学生养成教育立体化监督体系,积极与家长、社区配合起来,通过走访、电话联系、家校联系卡、开家长会等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思想发展、心理变化,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做出正确的指导。

坚持以质量创品牌,以实绩树形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
  
  1、立足精益求精,向教学常规要成效。该校要求教师把方法用在预习上,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用在选题上,时间砸在课堂上,智慧用在讲评上。实现课堂高效,功夫在课下,责任在教师。该校着力加强三方面常规管理,一是精心备课,做好起始文章;二是精准分析,做足反馈文章;三是精巧作业,做足检测文章;四是强化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做好评价文章。
       2、立足有效高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该校积极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一是落实专项研讨,根据县教研室安排的每月研讨主题,精心组织研讨活动。同时各教研组还就本校本学科的实际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比如“低年级学生的写字教学”、“学生计算错误率高的问题”、“英语学科课外阅读问题”等。二是组织课堂检测,各年级组、备课组定期举行课堂检测,了解摸底学生阶段学习情况,同时排查教者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疏漏、有偏离、有错误,及时引导教师把握教材、落实好阶段目标。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竞赛,该校先后组织了语文教师的“古诗文教学”竞赛、“自选主题”教学竞赛,数学教师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以及青年教师教学展示等活动,通过竞赛比武,提升了教师钻研课堂教学的热情,改善课堂教学的质态。
  3、立足因材施教,向科研兴教要成绩。结合该校实际,将科研队伍人员扩大,科研工作重心从单边的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双边倾斜。主要工作:一是扎实开展提优补差活动。均衡发展的优等生进行知识拓展训练,加大学科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个别学生出现的薄弱学科,及时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查找原因,强化训练,建立成绩跟踪档案。通过“提优补差”,使中上层次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使中下层次的学生弥补自己的短板。二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邀请县教科室领导、专家对该校承担的16项课题进行开题指导。大力倡导微型课题的研究,激发教师聚焦课堂,从不成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从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问题,从困惑疑难的矛盾处找出问题,围绕课堂教学的微观研究,从细节的改变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4、立足课程开发,向拓展课程要成果。该校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多,能力强的优势,深度开发学校特色课程。课程设置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教师个人专长为结合点,实行教师申报,学生自由选课。课程纳入总课程表,进行定期考核。到目前,学校开设了学科拓展类、学科竞赛类等10多门特色课程,内容丰富。音乐类有合唱、百人堂鼓、琵琶、阮、电子琴、舞蹈、二胡、主持、笛子;体育类有武术操、健美操、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美术类有版画、素描、儿童画、书法;科技类有机器人、航模、电脑设计等;学科类有趣味英语、快乐作文、智力数学等,经过努力,目前该校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特长发展和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特色发展的拓展课程体系已初步建成,涌现了许多优秀老师和优秀学生。

坚持发展为要,拓宽渠道,提升技能,大力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1、潜心修德,树立师德风范。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教师“三争三创”和“亮、晒实绩”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教师对照师德要求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开展“师表工程”系列活动,牢固树立“教师以学生为本”意识,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深入开展“我身边最美的同伴”、优秀教师、师德模范的评选,引导党员、干部、教师敬业爱岗、乐于奉献。
  2、严谨笃学,促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中大兴读书之风,定期向教师推荐专业阅读书目,组织集体阅读和研究性阅读;邀请专家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理论素养的提高;定期举办读书沙龙、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举办教师读书比赛,以赛促读,全面提高教师素养;鼓励教师多写多投,积累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经验,收获教育快乐。要求每位教师强化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并将其内容上传至个人博客或校园内网,教师间相互交流、探讨。办好“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和“骨干教师发展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示范课、交流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在课堂上下功夫,做文章 。制定了该校名师、教学标兵、教学模范、师德标兵等表彰制度,树立优秀典型,以点带面,使其在学校教师自主发展中起到辐射作用,切切实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学校稳步、快速发展。

 

 

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教师实力逐步显现。该校教师平均年龄33岁,谦虚、好学、朝气蓬勃、事业心强。绝大部分教师在一年一度的家长评教中满意率超过95%。目前,该校有省特级教师、市县骨干教师41名,占全校教师数的40%,无论是骨干教师的数量还是质量在城区学校皆位居上游;两名教师获得省赛课一等奖,三名教师获得市语文、数学优秀课竞赛和市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6名教师获得省市各类赛课二等奖,20名教师在县优质课竞赛、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80多篇,在国省市级论文竞赛中获奖310多篇,16项课题获省市县立项。在2012年3月份省教育现代化验收中,省教育厅杨湘宁副厅长充分肯定了该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功做法,2012年,该校被评为“扬州市教科研样本校”。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该校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宗旨,坚持德育为先、质量为本的办学思路,发展学生“礼仪、语言、信息、科学、体艺”五大素养。德育措施有实效,注重有效德育的实施,学生良好的礼仪素养得到来校参观领导的好评;教学研究不断深入,绝大部分教师具备扎实的教风、丰富的经验,既让学生拥有幸福童年,又使学生拥有扎实学科基础。经过全体教师的刻苦努力,在多次县测和市监测中,该校各年级学生总体成绩已位居城区学校中游,部分学科总体成绩已领先。上学期,在县局组织的全县学生学业考查中,该校教学质量综合排名位列全县第二。
  和谐校园日臻完美。该校积极探索学校精细化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县情、校情的管理模式。从学年中、末部门工作测评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各部门工作满意率高达95%以上。办学以来,该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扬州市绿色学校”、“扬州市依法治校先进校”、“扬州市教科研样本校”、“宝应县管理先进学校”、“宝应县三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宝应县科技特色校”、“宝应县现代化创建先进校”,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成功创建省平安校园、市数字化校园、市标准化党务建设先进单位、市优美校园、市文明食堂等。
  学生素质充分展示。办学以来,该校认真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书香校园建设初现特色,学生气质已表现为质的提升;开齐上好体艺课程,认真实施体艺2+1大课间活动,组建了民族器乐、舞蹈、合唱、版画、中国画、科技等30多个特色社团,学生团体和个人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校园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国际学校师生良好的综合素养;在2012年5月扬州市电视台“大地飞歌走进开发区”活动中,该校师生的精彩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全县中小学生“三歌、合唱、器乐、舞蹈团体比赛”中,该校学生参赛团队均获得一等奖,学校获得“县艺体活动优秀组织奖”,200多人次学生在省市县艺术比赛中获奖;学校机器人团队两次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皆捧回“团体优秀奖”奖杯,5名学生获得一等奖,12名学生获得二、三等奖。

 

 

愿景:特色鲜明,梦想成真
       在未来的办学过程中,该校表示时刻牢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素养的现代公民”的办学目标,始终坚持“弘扬优势,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以人为本、行为规范、优质高效、特色鲜明”的学校形象,实现“国际学校的梦”: 让学校更具美感、让师生更添智慧、让教育更富创造、让环境更加和谐。

学校梦

  极力打造“博雅”校园文化,实现“书香、墨香、花香、琴扬”,为师生创设一个布局合理、优美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创设一个科学规范、实用有效的校园制度文化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友爱、和睦融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
  校园物质文化体现学校“博容世界,雅行天下”的办学思想,创设崇德、和谐、求真、创新的意境;校园制度文化把学校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结合起来,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皆容的规章制度,师生员工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校园精神文化充分凝炼学校精神,集中反映学校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并具体体现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与家长、社会关系上。
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弘扬优势,形成多元校本课程特色。根据该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多元、深度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活动课程,让学生表现潜能,发展特长,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重点突出:1、体艺教育特色。发展20个以上有区域影响的精品社团。每个学生至少培养两项体育技能和艺术技能,学生团体和个人在各级各类体艺比赛中成绩优异。2、科技教育特色。以机器人社团活动为突破口带动学校科技教育的蓬勃发展,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教育活动,学生在科普活动中表现突出。
  

教师梦


  努力实现科学知识能力专业化和理论素养专业化,做“学习型、研究性”的教师,用研究的心态对待每一件事,哪怕是极平常、极细小的事。把“学习——实践——反思”作为基本的专业生活链,不断创新自己承担的各项工作,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让成为“大师”确立为自己的理想,从专业生涯中感受人生的欣慰与满足。未来五年,学校要力争产生省、市级特级教师1—2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0名。
  心存大爱、甘于奉献。全体教师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恪守师德,为人师表。相信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潜能和优势,为学生发展提供清晰的目标,并科学地检测和评估,真诚地做学生的朋友,做家长的朋友。教师职业形象进一步彰显,建设一个具有品行高尚,敬业爱生,甘于奉献,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健康和谐的教师群体,培养一批具有丰富育人经验和良好群众口碑的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集体。

学生梦

  该校着力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国际视野与素养的现代公民”,实现:
  举止文雅  举止规范、美观、得体、明礼。
  言谈儒雅  谈吐谦逊、诚恳、亲切、恰当。
  志趣高雅  志向远大、博学、执着、合作。
  气质优雅  态度平和、大度、赏识、诚信。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