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陈爱学:用大爱之心点亮人生

2013-5-16 11:00| 发布者: 今日宝应网| 查看: 890| 评论: 0|来自: 今日宝应网

走进宝应县锦天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学办公室,“用大爱之心点亮人生”,一条醒目的励志横幅首先映入眼帘,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不禁想到:大爱当是这个企业的文化精髓。的确,在锦天我们除了看到企业繁忙的工作场景外,听到的都是锦天历年一件件行善义举,令人钦佩。在陈爱学的带领下,锦天人用一首首大爱之歌,谱写了一个个动人故事。

叙说锦天行善事迹,当从董事长陈爱学创业开始。1967年出生的陈爱学,老家在宝应县泾河镇张北村,当初兄妹三个,母亲务农,全家人的生活依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过得很一般。儿时的陈爱学就有一颗善良、仗义的心,从不和弟弟妹妹争吃穿,看到有同学之间有欺负,他都挺身而出竭力阻止,见到肢体残缺、衣衫褴褛、乞讨流浪的人他就心生悲怜,从小他就立志将来要干一番大事业,凭自己的能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帮助众多贫穷的人走出困境。1987年从泰州畜牧学校毕业以后,他被安排在乡兽医站工作,可普通的收入难以实现他朴实而高尚的愿望,工作不到一年,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一个别人难以理解,家人竭力反对的念头涌上心头,“自己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发家致富,帮助更多的人脱离苦难”! 19883月,年轻气盛的陈爱学带着奉献社会的淳朴情感,毅然辞去工作,只身来到县城,在一家服装厂打工,由于他勤奋好学,头脑灵活,工作认真,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四年内,被提拔到分管生产的副厂长,收入也随之逐渐增加。经济状况的好转,使得他有了自己的积蓄,也有了资助乡亲的资本,在服装厂工作期间,每次回家他都没有忘记到庄上的一些穷户人家看看,这家二十,那家三十,虽然数目不多,但是看到别人感激的神情,他心里充满了快乐。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了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陈爱学不甘满足现状,决定到更加广阔的天地打拼,19946月,他怀揣五千元钱前往苏州盛泽办起了自己的服装公司,由于他经营有方,生意青云直上, 1996年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从事国际贸易,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下半年,由于俄罗斯经济萧条,与俄罗斯客商的一笔签单使他损失近300万,几年的积累顿时化为乌有,这一重磅打击,破灭了他的创业梦,也重创了他仗义行善的豪情。但是,生性好强的陈爱学没有被厄运击垮,依靠良好的人脉关系,他迅即转向国内市场,在朋友的帮助下,又在安徽创办纺织公司,并且取得了快速发展,到2002年,他的公司与上海纺织、安徽外贸、舜天集团等30多家知名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重新站立起来的陈爱学开始谋求向更高层次发展。带着当初帮助乡亲发家致富,奉献社会的人生梦想,20037月份,他回老家宝应县泾河镇投资500万元创办起宝应县锦天纺织有限公司。水是家乡的甜,人是家乡的亲。锦天自成立以来,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发展取得了骄人业绩,企业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拥有厂房面积7000平方米,各类先进生产设备500多台套,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在职员工500多人,09年实现销售6000万元,利税500多万元。05年,他被评为“宝应县首届十佳创业之星”,06年被评为“扬州市第二届十佳创业先锋”,06年,宝应县锦天纺织有限公司被共青团江苏省委命名为“江苏省青年创业实践基地”,03年以来,连续五年被评为“县文明单位”,连续六年被评为“泾河镇十佳纳税之星”。回家乡创业以来,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陈爱学的感恩、奉献之心也得到了尽情释放,他说:“我一生只想做两件事,一是创业,因为创业能创造财富;二是行善,因为行善能使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和升华”。他将创业与行善有机结合,把一个企业家的慈善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

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是他做的首要善事。05年教师节,他参加泾河镇教师节慰问活动,得知一名叫金文景的学生,父亲残疾,长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离家出走,家境贫寒,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尽管学校免除了他的学杂费,但是生活依旧艰难,陈爱学当即向学校询问了该学生的家庭住址,第二天便怀揣800元钱来到位于泾河集镇后街的金文景家,详细问询家境。接过他捐赠的800元钱,金文景爷爷激动得热泪盈眶。此后,锦天承担了金文景所有的学习支出,每学期开学之初,他都安排人如期送上500元钱,如今金文景已初中毕业,8年来,他累计向金文景家庭捐赠衣物几十件,现金上万元。对贫困学生的资助,金文景只是一个缩影,几年来,他不知道资助了多少个困难学生。

关心职工,视职工如亲人,构建团结友爱的职工大家庭,是陈爱学推进企业发展的金钥匙,在他的经营理念中,职工不单纯是工人,更是企业的主人,只有当职工认为自己也是企业主人时,全厂上下才能团结一心,共耻共荣,共创辉煌。为此,他从关心职工的一病一痛做起,用爱心行动,聚人心,求发展。职工管玉华,家住泾河居委会闸南组,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依靠她一个人工资供孩子上学,维系母子俩生活,可是祸不单行,2007年,正在读书的儿子突然患上重病,需要数万元医疗费,这对管玉华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儿子的重病使得管玉华万念俱灰。陈爱学知道后,立即带上两万元钱前往医院探望,两万元!看着陈总递到手中的救命巨款,管玉华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她不知道怎样才能报答陈总的救命之恩,任凭眼泪流淌。回到厂里,陈爱学倡议全厂职工为管玉华捐款,他深情地对职工说:“锦天是一个大家庭,来到锦天,我们就是兄弟姐妹,每一个锦天人都应该得到大家庭的温暖,现在,我们当中有人出现了危难,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只要我们每个人奉献出一点爱心,就能化解一个家庭面临崩溃的危机。”在他的感召下,你五十他一百,两天内,全厂职工为管玉华筹集了两万一千多元捐款。四万多元善款,把一名职工子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也挽救了一个锦天职工家庭,如今,管玉华的儿子已经完全康复,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课堂继续行进在求知的路上。通过这件事,锦天人真切感受到他们领头人的善良、高尚与博爱,锦天不仅是他们生活的源泉,更是他们的避风港、欢乐谷。从此,团结、互助、友爱成了锦天人植根心底的信条,也成为锦天发展道路上的强劲动力。

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走出困境。对这类人群,陈爱学有着特殊的情结,他认为,很多残疾人是因为肢体或精神残缺导致劳动能力低下,求生本领不高才导致贫困,他们也和正常人一样有自尊、有追求、有梦想,社会应该同情他们,对其关心、扶助。对残疾人的帮助,陈爱学有他特殊的方法,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说:“我不可能靠给钱让所有的残疾人过上好日子,给钱只能解决一时而不能解决一世,给精神、给技能、给岗位,才能让残疾人获得永久性收入,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每一次企业招聘员工,陈爱学都将残疾人作为首选对象,派人主动上门走访残疾人家庭,宣传锦天的大爱文化,鼓励残疾人身强志坚,激发残疾人学技术强本领,依靠自身能力走出困境的勇气。没技术没关系,锦天给予无偿跟班培训,距离远没关系,锦天免费安排食宿,到锦天工作就享有和正常人一样的工资待遇。锦天的大爱精神,好似一盏明灯,燃起了众多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纷纷投入到锦天的怀抱,自03年锦天成立以来,累计为8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他们在锦天增强了信心,求得了本领,获取了报酬。看着这些原本贫穷的残疾人穿上了新衣服,建起了新房子,家庭添置了洗衣机、彩电、电冰箱,过上了幸福生活,陈爱学心里充满了欣慰和快意。对技能较强,志向高远的残疾人,陈爱学更是积极扶持,帮助走上创业之路。  岁的残疾人青年薛金龙,勤奋好学,热爱服装制作,在家从事个体缝纫,怀着对更高人生价值的追求,特别期望办一个个体纺织企业,可由于资金短缺,良好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陈爱学知道后,立即带人前往薛金龙家,经过一番交谈,他认定薛金龙是一个有头脑,想创业,能干事的有志青年,这样的残疾人难能可贵,应该大力扶持!当即向薛金龙表示,“锦天支持你,设备由锦天无偿提供,业务也由锦天配给,生产和管理由你负责”。从此,薛金龙有了自己的小作坊,创业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六年来,薛金龙三十多人的小作坊一直红红火火,薛金龙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残疾人创业典型。

资助乡里,帮助乡亲修路建桥,改善面貌,是陈爱学行善仗义的又一壮举。别人崇尚做好事不留名,可他确说:“做好事也要留名,帮助修路建桥是别人看得见的好事,不仅能让人们时常记着你,提升自己的荣誉度,也有利于弘扬社会责任感,以自己的榜样作用带动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做善事”。老家张北村位于泾河东北方位,地处扬州、淮安两市结合部,是一个交通闭塞、面貌陈旧、经济落后的穷村。陈爱学看到老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桥不像样车子难进村的落后状况,心里特别焦虑,他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热爱公益事业当从家乡做起。面对老家急需解决的诸多问题,陈爱学没有用简单的给钱方式向乡亲提供捐助,而是亲自到村里察看,和乡亲们研究,商讨出一件件大家迫切解决的急事。06年村里建造张北桥,他捐助了2万元,07年丁庄倪庄组铺设水泥路,他出资1万元,08年郎庄组通达工程建设,他送去1万元,09年村卫生服务站建设,他赞助1万元,10年新庄组建设道路,他又拿出了2万元。一年办一件,尽力而为之。在乡亲们的心中,陈爱学是他们告别落后,走向美好生活的恩人,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慈善家,也是教育下一代,弘扬新风尚的鲜活素材。

向孤寡老人送温暖,献真情,是陈爱学一贯的慈善行动。回到家乡以来,每逢重阳节、中秋节、元旦和春节,他都领着职工,带上慰问金和水果、饼干、大糕、面粉、大米等物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到了敬老院,锦天人就像到了自己的家,他们忙着打扫卫生,清洗衣被,整理床铺,为老人剪指甲,理头发,向老人嘘寒问暖,陪老人聊天拉家常。他们每来一次,敬老院就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每一个节日来临的前几天,陈爱学就成了老人们心中的期盼,只要锦天人走进敬老院,老人们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回来了,喜悦和幸福洋溢在每一张沧桑的脸庞,犹如一朵朵绚丽的晚霞。看到老人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陈爱学的心里感到莫大的欣慰。在陈爱学的眼里,关爱老年人,是一个人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有年老的时候,为老年人做好事,弘扬尊老爱老的风尚,就是关爱自己的未来,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始终走在全镇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最前列,是陈爱学捐赠行善,回报社会的目标追求。做英雄难,做慈善英雄更难。不仅需要有对慈善事业的满腔热情,还要有挑战传统文化富而不露的勇气。从小就喜欢受表扬的陈爱学,面对掌声和鲜花,他从不客气让人。08年年初,镇政府出台文件,动员企业捐赠,参与新农村建设,陈爱学接到文件,主动向政府请命,结对帮助泾河村。别的企业,一年捐赠一万元,而锦天每年捐赠两万元。陈爱学认为,做好事就要做出成效,就要能够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干成实实在在的事情。因为他的支持,贯穿泾河村东西的场东路得以实现硬质化改造,泾张河两岸脏、乱、差的环境得到了彻底整治。每年的“5.19”慈善一日捐活动,陈爱学都是积极捐款。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各企事业单位纷纷慷慨解囊,积极捐赠,形成了泾河尚德行善、互帮互助的浓烈氛围。

创业无止境,行善无终点。如今陈爱学的企业正在从服饰到家纺的转型,企业正越做越大,工作越来越忙,但他行善义举不会停止,他的一件件感人事迹犹如一股股和煦春风,温暖着人们的心里,跌宕着人们的情感,净化着人们的灵魂,正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大厦的重要支撑。

 

 

(泾河镇残联)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