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名城 精致扬州
□何开文 唐代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扬州,坐落在浩瀚长江与千年运河的交汇处,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悠久历史,璀璨文化,赋予了这座2500年历史文化古城的厚重、繁荣、精致与儒雅。 扬州有一句古话,叫做:“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曾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四个进京赶考的年轻人,在途经深山老林时救了一个老者,老者告诉他们自己是个神仙,是专程来帮助他们实现愿望的。他们问老者能帮他们实现什么愿望?老者便答应他们每人可以实现一个当官、发财的愿望。第一个人说我想做扬州刺史;第二个人说我想做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富翁;第三个人说我要做个圣人升天得道;第四个人说,我最理想的生活就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结果第四个书生要幸运得多,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进士当了官,又努力的经商挣钱,赚到了十万贯。而后,又和老者进山修仙,几番磨难后终成正果。当他带着十万贯,骑着一只白鹤降落在扬州,那种万人空巷、观者如潮的壮观景象令人神往。当然,做了神仙,名、利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也仅仅是感到一种愉悦,一种充实的愉悦,一种理想达到的愉悦。 “烟花三月下扬州”。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在这里流连忘返、奋力打拼,创造了几度辉煌,激起后人无数向往。扬州以其厚重积淀的历史文化,美不胜收的名胜古迹面向世界,让世人惊异、佩服,是扬州人的文化理念,即扬州人始终坚守追求的“精致”二字。扬州人说:“精致,是这座城市的一种内在气质。” 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扬州人为什么会这么谦虚地称自己为“瘦”和“小”呢?扬州画家李亚如曾撰写过一副对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副对联道出了扬州园林善于借鉴,却又不落俗套的绝妙之处,恰到好处地阐述了“运河名城、精致扬州”的精髓。 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杭州市西边,宋代始称西湖。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世人誉为“人间天堂”。她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相传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了。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 扬州瘦西湖,早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她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因其风韵独具而蜚声海内外。瘦西湖景区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她的风姿,具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画里游”的感觉。卷石洞天、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月观、小金山、钓鱼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景区等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象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镇江金山/扬州小金山 镇江金山位于市区西北,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唐朝张祜的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年金山的写照。当年东坡居士笔下“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的水上风光演变成了陆上胜境。“骑驴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清康熙帝于1687年秋登临金山,因观其上接苍冥,下连洪流,江天一色,故赐名“江天禅寺”并沿袭至今。 扬州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关于“小金山”的名字,还有着一段来历:有一回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镇江和尚说:“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的和尚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的和尚棋高一着赢了,此景定名“小金山”,并在庭中挂了这样一副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镇江的“金山”引渡过来了,形成了扬州小金山的特色。 北京白塔寺/扬州瘦西湖白塔 北京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相传在明朝时,忽然有一日,北京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地震。地震过后,人们发现白塔寺的白塔出现了好几条大裂缝。这日晌午,人们听见大街上有人吆喝:“锔大家伙来,锔大家伙嗷……”一听有锔大家伙的师傅,不少人家出来,问:“锔大家伙的,我们家的水缸有半人高,你给锔一下,多少钱呐?”那人答道:“水缸太小不锔,我专锔大家伙。”有人说俏皮话:“锔大家伙?白塔寺大,裂了那么多缝,你抬头看看,你锔得了吗?”这人拿出了个汗烟锅子,不紧不慢地装上烟丝,凑过来,说:“老少爷们,借个火,我还真不是吹的,我还就是冲着这裂了缝的白塔寺来的……”第二天天刚亮,大家抬头一眼就看见白塔上紧紧地均匀地箍上了七条铁箍。 扬州瘦西湖白塔比例匀称,亭亭玉立,游人远看塔形似花瓶,与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据传,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地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里看起来和北海的白塔寺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请乾隆的随行太监画出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第二天一大早,天上下着蒙蒙细雨,并带有淡淡的晨雾,乾隆皇帝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瘦西湖五亭桥附近,徒见湖里多了一座白塔,他忙问地方官员是怎么回事?地方官员回说是昨夜新建的白塔。乾隆当时龙心大悦,立即就对“一夜造塔”的官员官升三级。两天后盐包在太阳光照射下化成了水,此时白塔没了,一旦被皇帝知道就是欺君之罪。随即,扬州盐商又花了几十万两银子在盐包原处模仿北海白塔造出了一座新白塔。 南京秦淮河/扬州小秦淮河 南京秦淮河有两个源头,北源在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河;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城堡,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观,可谓是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趣和魅力。 扬州老城区有一条内河叫小秦淮河,北起北城河,南经龙头关,流入古运河。小秦淮河到了烟花三月时,岸柳如烟,桃花映水,微风吹过,波光涟涟。河岸边多是一些平房,这里的建筑大都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风格。沿河住户均枕河而居,多为单门独院,粉墙黛瓦,马头山墙,灰白墙脚线,偶有新建楼房则飞檐翘角,格扇花窗。河边还有一些当时整修时建的亭子、花廊。每当经过这条小秦淮河,给人的感觉是桃红柳绿,美得不忍移步,每天赏此美景,感到实在是幸福。 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河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清代乾隆年间的文人李斗撰写的《扬州画舫录》记述得十分详细。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了。 “运河名城、精致扬州”已成为扬州市向世界推介的一张靓丽“名片”。“惬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已经成为当代扬州人现实生活的写照。这张名片初始于 |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